一、项目概况
受XX水利局委托,湖南普奇水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于2024年7月12日对XX区XX垸开展河堤坝体渗漏探测工作。本次采用天然电场选频法(FSM)和地质雷达探测技术,完成选频法测线1条、地质雷达测线5条,综合查明垸体渗漏异常分布特征。
二、勘探方法与技术实施
(一)工作区概况
勘探区位于XX区XX垸坝体区域,测线布置于坝顶公路迎水面及背水面侧,起始点坐标及现场工况详见图1(勘探地点位置及概况图)、图2(现场探测工作照)及图3(物探起始点位置)。
图 1 勘探地点位置及概况图
图 2 现场探测工作照
图 3 物探起始点位置
图 4现场物探测线布置示意图
(二)技术方法原理
1.天然电场选频法:通过测量天然电磁场作用下介质的电位差(△V)变化,反映地下介质导电性差异,电极距MN=10m,点距5m。
2.地质雷达探测:利用高频电磁波传播特性,探测地下介质结构及异常体分布,现场采用重复观测方式确保数据可靠。
(三)数据采集与质量控制
选频法:测线L1长度270m,测量55个物理点(表1),数据经Grapher10及AUTOCAD2007处理成图,通过更换操作员重复采集验证异常区域可靠性。
地质雷达:沿坝体不同部位布置5条测线,采用仪器专用软件处理数据,重点探测坝体结构密实度及异常体深度。
(四)工作量统计
|
三、探测结果与分析
(一)天然电场选频法成果
测线L1(坝顶公路迎水面侧)探测成果(图5)显示:
图5 测线L1 选频法探测成果曲线图
异常段分布:115m、150-185m、190-210m(对应4号桩位置,图6)、220-240m、250m、260m处存在明显电位差(△V)低异常,推断为渗漏通道反应。
图6 4号桩位置
背景值特征:异常段△V值显著低于正常坝体区域,低频响应特征明显。
(二)地质雷达成果
测线1-5探测特征(图7-11):
第一条雷达测线位置为坝顶公路迎水面侧物探起始点北50m 由北向南。
图7 地质雷达第一条测线探测成果图
第二条雷达测线位置为坝顶公路背水面侧由南向北至物探起始点北50m。
图8 地质雷达第二条测线探测成果图
第三条雷达测线位置为迎水面侧坝体中间起始位置由北向南。
图9 地质雷达第三条测线探测成果图
第四条雷达测线由南往北,71m 位置为公路4号桩。
图10 地质雷达第四条测线探测成果图
第五条雷达测线由北往南,84,m 位置为公路4 号桩。
图11 地质雷达第五条测线探测成果图
坝体密实度:整体坝体结构密实度相对均匀,无大规模空洞或裂缝。
异常区域定位:4号桩往南10m迎水面坝体中间位置(测线205m处),深度3.4-4.5m存在不密实区域,需结合人文建筑设施排查干扰因素。
四、综合推断与结论
1.河堤坝体渗漏异常分布:测线L1自115m至260m段存在多处物探低异常信号,对应地质雷达揭示的3.4-4.5m深度不密实区域,与现场渗水点位置吻合。
2.河堤坝体渗漏成因分析:结合地质背景推断,渗水主要源于原始河床底部砂石层形成的散浸通道,堤身结构整体稳定性较好。
3.建议:针对4号桩附近(205m处)3.4-4.5m深度异常区,建议开展地质钻探验证,排除人工构筑物干扰后制定防渗处理方案。
(注:文中图表编号及附件图件需按实际报告顺序编排,本报告数据及结论基于现场物探成果,最终解释需结合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综合确定。)
咨询热线
188-1712-1526 188-1712-15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