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布线
在待测区域进行直线布线,根据所选测点数放置电缆线长度和电极棒,保持电极棒和电缆线接触良好,电极接地正常。测点数=电极棒-4,当需要测量10个测点时,需要放置14根电极棒。主机采集的是M极和N极中心点的数据,M1和N1中心点为第一号测点P1,即第三根电极棒位置。M2和N2中心点为第二号测点P2,即第四根电极棒位置,以此类推。一次最多可以同步测量18个点。
2、参数设置
仪器开机进入操作界面,第一步,线路检测,测线连接主机。长按线路检测灯,观察屏幕下方线路指示灯,指示灯全部亮起表示线路正常。第二步,点击剖面再点击测量参数设置、测线号设置;每测一个地方必须更换测线号,比如第一条线测完,测下一条就得把测线1换成测线2,再换地方就换测线3,以此类推。第三步:点数设置,根据实际连接的电极棒数量减去4根就是实际测量点数,比如只插20根电极棒,实际测量点数就是20-4=16个点。第四步:深度设置,点击深度,调节至需要测量的对应深度。(仪器界面中的增量和点号一般情况下都无需设置,增益正常默认为0档)
3、采集数据
参数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,再点击采集开始采集数据,屏幕下方有蓝色进度条显示,还有蜂鸣声提示采集数据完成,分别点击屏幕上的曲线图,剖面图,3D图,以及辅助分析,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查看想要的结果图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现场分析。
4、复测
当我们测完一条线后,为了验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构造异常的延伸情况和规模,通常在原测线的旁边5米以外再重新测量一条平行线,把两次测量结果进行比对,确认测量结果是否真实和数据采集是否有效,通过曲线图和剖面图结合测量数据,地层岩性等综合分析地质结构情况,分析有无储水构造和条件,从而确定井位。
注意事项:
尽量避免在高压线下,铁路旁,有变压器,大型机械施工区域等干扰环境下测量。布线尽量保持在一条直线上,点与点之间的落差不要超过1米。
利用山形,地貌,露头岩石等参照进行靶区选择,观察岩石裂隙倾角方向,测线和断层,裂隙灯构造交叉进行布线。
注意当地的电磁环境和电性条件,地表太干,太松散,太硬,都对接地条件有很大的影响,可以在插电极的地方浇水等一会后再开始数据采集,电极尽量插深一些,太湿和地面有积水容易形成浅层屏障,不利于测量,可以等干了以后再做测量工作。
多通道仪器的点距都是设置固定好的,不能随意改变。而且至少要插9根电极棒,测量5个点以上才可以。
咨询热线
188-1712-1526